9月1日,西安正式进入生活垃圾分类“强制时代”,如果没有按照规定扔垃圾或有相应的处罚。近日,记者走访了我市部分居民社区,发现大多数社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知晓率较高,垃圾分类氛围良好,但也存在部分小区准备工作不足,宣传不到位、方法不明确的现象。
1、公共场所 分类还需下功夫
垃圾分类正式实施前一周,相关调查结果显示:78.6%的市民知道《西安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将于9月1日开始实施,有95.5%的市民支持对生活垃圾的分类工作,只有1%的市民不支持垃圾分类工作,同时还有近3成市民基本不会生活垃圾分类。
8月30日,记者在西安小寨一大型商超负二层看到,公共区域的扶梯附近都摆放了四分类垃圾桶,旁边还各配有一名垃圾分类督导员指导消费者投放手中的垃圾,该楼层汇集了服饰、商品、餐饮等多种消费模式,因此产生的垃圾种类也比较繁多,部分消费者在投放垃圾时会出现不知道该怎么扔的状态。
据工作人员介绍,该商场在8月初开始了垃圾分类督导工作,通过前期的培训和学习,督导员上岗指引消费者,在引导工作中八九成的消费者都会配合投放。部分商户也表示近期商场进行了垃圾分类的宣传工作,指导他们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记者从市城管局了解到,目前西安各大商业综合体垃圾分类工作还存在标准不一、推进滞后等问题。市城管局生活垃圾管理处工作人员任蕾说,在督导检查中一些工作人员表示,主要困惑是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实施,大方向确定了但细节方面还需要下功夫。此外,记者跟随检查人员翻看了地铁一号线数个车站的垃圾箱,发现地铁站空间内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个别车站四分类桶配备不到位或者在匆匆行进间难于辨认,虽然有市民会仔细辨认分类设施,但投放准确率不高。
“一般来说,公共场所分类是.具难度的,管理难度很大,在分类初期肯定是需要人工督导,引导大家正确分类。”任蕾表示,近期各区县、开发区也针对商超、车站等公共区域开展了一系列公开宣讲活动,显眼处也都张贴了分类标识,后期管理如何还有待检验。
2、违规投放处罚 还需规范的执法
记者观察,目前居民们对垃圾分类普遍持欢迎、支持的态度,随着小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的了解逐步加深,分类投放的垃圾也逐渐增多。分类收运暂未开始,而处罚如何落实到位,使很多居民和社区管理者产生了疑问。
“惩处性制度的执行肯定要依靠规范的执法管理。”在曲江新区,城管执法局、城市管理服务中心、文化和旅游局、网信办等部门自8月起联合开展了数次生活垃圾分类执法管理演练活动,演练将涉及个人、监督员、垃圾集中点、运输车辆等未严格落实垃圾分类处理的各种情况进行模拟执法,还开出了模拟罚单,为观摩人员提供了执法示例。
在国际港务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办联合城管局监察科组织执法人员也开展了数次模拟执法活动,旨在通过末端执法倒逼源头分类。
模拟执法由国际港务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办讲解《西安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的检查标准和执法流程,明确了“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四个环节的检查内容和侧重点。根据监察科制定的执法流程,执法人员按照各种预设主体和实际场景,开展模拟检查和执法工作。随后参会人员针对模拟执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逐条进行讨论交流,研究解决方案,并由法制专员对模拟执法过程进行点评和讲解。
“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模拟执法,旨在让执法队员尽快熟悉垃圾分类执法流程,通过末端执法倒逼源头分类,是快速普及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有效举措。模拟执法以宣传教育和行政执法相结合的形式,更加凸显执法服务的城市管理新理念。”国际港务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办工作人员表示。
“垃圾分类看似是个小事、简单事,要真正实施好不容易。”市城管局生活垃圾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西安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实施在即,部分市民呼吁能够加强宣传,细化投放时间、投放地点等,让大家在投放垃圾时能够更加明确合理有序。相关部门今后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广播、宣传栏、新媒体等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在全市营造共同参与、互相促进的浓厚氛围。
文章摘自人民网